- 所在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核酸蛋白分析仪使用维护与故障应对
核酸蛋白分析仪使用维护与故障应对
核酸蛋白分析仪作为科研工作中的重要设备,其稳定运行与精准测量依赖于正确的使用维护以及对常见故障的及时处理。掌握这些要点,不仅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日常维护
清洁工作:每次使用完毕,这是维护的首要步骤。用蒸馏水彻底冲洗样品池,确保残留的样品、缓冲液等杂质被完全清除,防止其在样品池内干涸结晶,腐蚀仪器内部结构。比色皿使用后,先在流动的蒸馏水下冲洗,去除表面的大部分杂质,再将其浸泡在无水乙醇中 15 - 20 分钟,以溶解残留的有机物质,最后取出晾干,保持其良好的透光性,确保下次测量不受影响。
光源检查:建议每周进行一次光源检查。观察光源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若发现光强明显减弱,或在测量过程中出现闪烁、不稳定的情况,需及时更换光源。因为光源性能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导致吸光度测量偏差。
定期校准: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校准是较为合理的频率。使用标准缓冲液和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按照仪器操作手册的步骤,重新校准仪器零点,建立准确的吸光度与浓度的标准曲线。校准过程中,要确保标准品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以保证校准结果可靠。
常见故障及应对
测量结果偏差大:若出现测量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的情况,首先检查样品本身。重新确认样品的制备过程,查看是否充分溶解、均匀混合,浓度是否在仪器的最佳测量范围内。例如,核酸样品若未完全溶解,会导致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测量结果。重新处理样品后再次测量。若问题依旧,检查仪器参数设置,如波长、积分时间、吸光度量程等是否正确,必要时恢复出厂设置并重新校准仪器。
仪器显示无信号:这可能是光路出现故障。先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发光,若光源不亮,需更换新的光源。若光源正常,检查光路中是否有异物遮挡,如样品池内是否有残留的样品溅出,光路中的镜片是否有灰尘或污渍。使用干净的擦镜纸轻轻擦拭镜片,清除光路中的障碍物,确保光信号能正常传输。
比色皿放入样品池后读数异常:首先检查比色皿是否有裂纹,即使是细微的裂纹也可能导致光线折射异常,影响读数。若比色皿外观无明显问题,查看其是否被污染,如残留有上次测量的样品。更换干净、无损伤的比色皿,重新进行测量。
通过细致的日常维护和及时有效的故障应对,
核酸蛋白分析仪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科研工作提供稳定、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科研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