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在位置: 首页
- 技术文章
-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OD 出现负数的原理剖析与解决方案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OD 出现负数的原理剖析与解决方案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在科研与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有时 OD(光密度)值出现负数,着实令人困惑。深入探究其原理,能助我们找到症结所在。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基于朗伯 - 比尔定律工作,即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OD 值反映的是光被样本吸收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为正数。若 OD 值为负,可能是光路系统出现偏差。
仪器的光源发射出的光,需精准穿过样本,再被光探测器接收。若光源老化,发射光强度减弱,或者光路中存在灰尘、污渍阻挡光线,都可能使到达光探测器的光强异常。此时,仪器在计算 OD 值时,会因参考光与透过光的强度关系混乱,得出负数结果。解决办法是,定期检查光源,若老化则及时更换。同时,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如擦镜纸,仔细清洁光路中的透镜、滤光片等部件,确保光路畅通无阻,光线能稳定、准确地传播。
样本因素也不容忽视。样本中若存在能增强光透过率的物质,相较于空白对照,样本透过的光更多,就会导致 OD 值为负。比如样本被过度稀释,或者含有某些特殊的增透剂。遇到这种情况,要重新审视样本制备过程,检查稀释倍数是否正确,确认样本中是否混入异常物质。若稀释过度,重新制备合适浓度的样本;若怀疑有增透剂污染,需重新纯化样本。
操作不当同样可能引发 OD 值为负。在设置仪器参数时,若错误选择了空白对照的类型,或者未进行正确的空白校准,仪器的参考基准就会出错,进而导致 OD 值计算失误。操作前,务必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明确不同样本对应的正确空白对照设置,在测量样本前,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空白校准,为准确测量奠定基础。
当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OD 出现负数,从原理出发,排查光路、样本及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就能找到解决之道,确保仪器恢复正常工作,为科研与检测提供可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