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蛋白纯化系统、核酸蛋白检测仪、紫外分析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化学发光成像分析系统、切胶仪、自动部分收集器、梯度混合仪、恒流泵、蠕动泵、光化学反应仪、馏分收集器

技术文章

高分辨率凝胶成像技术:从电泳到定量分析的全流程革新

高分辨率凝胶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它通过集成光学、电子与计算科学,实现了从电泳到定量分析的全流程革新。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更推动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一、样品处理与电泳分离的优化
凝胶成像技术的革新始于样品处理与电泳分离环节。
•传统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依赖紫外照射与溴化乙锭染色,存在​​染色效果不稳定​​、​​成像质量低​​及​​潜在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代高分辨率技术采用​​SYBR Gold​​、​​SYBR Safe​​等更安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染料,并通过优化电泳缓冲液(如TAE或TBE)浓度、琼脂糖凝胶浓度(常见1%-2%)以及电泳电压(通常4-10 V/cm)等参数,确保DNA/RNA条带在分离阶段就获得最佳分辨率,为后续高清成像奠定基础。
 二、成像环节的技术革新:CCD与CMOS的抉择
成像环节是技术革新的核心,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凝胶成像系统多采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相机​​,但其存在​​光信号透过率损失​​(例如,即使f0.95的大光圈镜头,光透过率经校准后也仅为T-stop 1.57,即63%的光被传输到传感器)、​​需要昂贵的制冷单元来控制暗电流噪声​​,以及在​​弱光条件下检测灵敏度与分辨率难以兼顾​​等局限性。
•新一代系统普遍采用​​高性能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MOS技术凭借其​​高分辨率​​(如有些系统像素数量可达5100万)、​​低噪点​​、​​信号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在化学发光和凝胶成像的应用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更重要的是,CMOS传感器有效传感器面积更大,​​无需复杂的镜头聚焦系统​​(部分型号采用传感器贴近样品的方式成像),光信号损失极低(T-stop可达1.01,即99%的光被利用),并且​​无需昂贵的制冷单元​​,就能在短曝光时间内捕获高质量、低噪声的图像,尤其合​​弱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
此外,​​多元化的激发光源​​(如紫外、蓝光、白光以及矩阵式LED光源)和​​智能化的成像模式​​(全自动智能成像,无需手动对焦、自动检测光信号并采集),使得同一块凝胶上的不同目标(如核酸、蛋白质)都能以最优条件被清晰捕捉,应用范围大大扩展。
 三、智能分析与定量应用的拓展
成像后的图像处理与数据分析能力是另一项重要革新。
•现代凝胶成像系统配备​​专业生物图像分析软件​​,实现了从图像采集到定量分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软件通常具备以下功能:
•​​分子量定量​​:通过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品(Marker)自动生成标准曲线,精准计算未知条带的分子量。
•​​密度定量​​:通过对条带光密度的测量,进行​​精确定量​​(如核酸浓度、蛋白质表达相对百分含量)。
•1D分析​​(如条带强度、面积测量)和​​多泳道对比分析​​,快速生成详细的数据报告。
•这些精准的定量工具,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解析生物分子的性质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或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评估药效。
总结
高分辨率凝胶成像技术通过对​​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成像硬件(CMOS传感器、多元光源)​​ 的升级以及​​智能分析软件​​的赋能,实现了从样品分离到图像获取再到数据解析的​​全流程革新​​。它不仅提供了​​更稳定、清晰、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还具备了​​便捷高效​​、​​定量准确​​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高精度研究工具​​,持续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进步。

 
在线客服

微信公众号